51La
网站首页
关于yl23455永利
企业简介
企业文化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荣誉资质
企业荣誉
发明专利
体系认证
爱心企业
国家标准
团体标准
产品中心
内燃机可变几何(截面)喷嘴环组件
密封环
浮动轴承
电子执行器
阀门组件
止推轴承
连杆组件
公司动态
企业新闻
行业新闻
文娱活动
研发平台
研发基地
研发技术
研发能力
质保体系
我们的优势
我们的客户
人才招聘
网站首页
>>
公司动态
>>
行业新闻
>>
查看详情
“十二五”期间中国内燃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2014-07-07 15:47:54
①节能减排方向
内燃机是当今热效率最高、应用最广的移动机械用动力。其在高速发展和拥有巨大的社会保有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资源和环保问题,全球50%以上的石油资源被内燃机消耗掉,且其燃烧后排放的大量 CO2温室效应气体和以颗粒为主的各种有害气体,对环境和生态平衡也产生了严重影响,目前CO2减排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首要解决的问题。我国一次能源的消耗结构中,内燃机产品年消耗我国 60%以上的石油能源,因此降低产品的燃油消耗是内燃机动力的核心技术指标和首选商业指标。
新能源产业作为国家新兴战略产业,近几年受到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里,内燃机仍将作为支撑国家经济建设和满足市场需求的各类移动机械的核心动力产品,其主导地位仍不会动摇。在国家节能减排国策中将承载重要社会责任。
内燃机产品是实施节能减排最具挖潜空间的产品,更是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推动技术进步,体现节能减排效果最直接的产品。电子技术、材料工业、精细化工、精密制造和测试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已为现代内燃机发展成为一种低耗能、低排放的高新技术产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满足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保证内燃机动力的优势竞争地位,全球内燃机动力下一个发展周期的重点是产品动力性能最优化、经济性能最节约、环保性能最绿色。
②重点领域和技术为节能减排领域
“十二五”期间,我国内燃机行业重点发展的产品领域包括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乘用车和商用车用发动机以及各种代用燃料发动机等 12 个领域。
③发展目标和战略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中国内燃机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我国内燃机工业“十二五”发展目标预计全行业产品产量达到 9,420 万台,其中汽车用内燃机 3,000 万台。“十二五”发展战略将以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中心、以节能减排为目标,争取在 2020 年左右实现由生产大国转变为生产强国的目标。
①发展概况
自加入 WTO以来,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世界汽车零部件巨头加快了到中国合资或独资设厂的进程,以参与分享国内高速增长的汽车市场以及利用廉价的生产成本扩大对外出口,这在加剧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竞争的同时也带动和促进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出口规模也不断提高。2010 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 1.68 万亿元,同比增长 39.70%;2011 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 2.05 万亿元,同比增长 24.85%;两年均快于整车增长速度;同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进口金额为 301.23 亿美元、同比增长 19.14%;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为 521.93亿美元、同比增长25.14%,零部件出口金额高于进口。2012 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进口金额为 306.33 亿美元,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为 553.22 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1.69%和 6.0%;2013 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进口金额 334.93亿美元,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 598.21 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9.34%和8.13%;2014年1-2月,我国汽车零部件进口金额54.79亿美元,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94.32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3.32%和 9.69%。
②存在的不足和取得的进展
长期以来,我国汽车工业由于受重整车轻零部件、重引进轻自主等思想的影响,导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跟整车行业未能同步发展。主要市场特点表现在两方面:首先,虽然我国本土零部件企业已经初具自主研发实力,但目前大部分企业仍以科技含量较低的机械类产品及劳动密集型产品居多,一些汽车零部件的关键技术大多被外资企业所垄断,如发动机管理系统、燃油喷射技术、自动变速器等。
目前在国内汽车市场,外资(其中55%为外资独资企业、45%为合资企业)控制了高达70%以上的关键汽车零部件的市场份额;依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09年撰写的《中国汽车产业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目前本土零部件企业占据国内零部件企业数目超过 80%,而销售额却只拥有 20%-25%,且主要集中在非关键零部件市场。
其次,本土零部件企业一般较难打入国外知名汽车品牌企业的供应链体系,目前本土零部件企业主要给本土品牌整车配套。主要原因有:
一是随着 2001 年我国加入 WTO 完全放开汽车零部件市场,以及整车合资企业的增多,大批外方零部件企业跟随整车厂进入中国设立独资或控股零部件生产企业,包括伊纳、博世、德尔福、博格华纳、江森自控、大陆等国际知名零部件公司大多在我国建有合资或者独资工厂。这些外资零部件企业依靠原有配套体系、技术及资金等实力,大部分也进入了合资整车厂商的独家配套体系;而因日系、韩系汽车产业链封闭性较大,每家整车厂都有比较相对固定的配套体系,故内资零部件企业较难打入其配套市场。
二是市场主流品牌中占比较大的合资品牌企业的研发主要为外方所控制和主导;合资整车企业的内部分工一般是由中方负责销售,外方负责研发(主要在境外研发),双方共同负责生产制造。合资企业的这种内部分工导致本土零部件企业较难进入合资整车企业的配套体系。
但是,近年来情况正在逐步改观。随着我国自主零部件企业的技术和规模不断提升,部分实力较强的自主零部件企业的产品已达到或接近合资零部件企业水平,并逐步进入了合资企业的配套体系。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也已基本摆脱了数量多、规模小、质量差的格局,制造水平明显提高,全面形成了为国内整车厂供货配套的体系。同时,部分企业已经具备自主开发和系统供货的能力,开拓了海外市场进入了国际采购体系,出口量逐年增长。随着中国汽车产业不断扩大,国内形成了一些规模较大、在中国汽车行业颇具影响力的零部件企业,据 wind 统计,截至 2013 年底,汽车零部件与设备上市公司(不含汽车与轮胎和橡胶)共有 63 家,2013 年度总销售收入达到 2,075.52 亿元。这些企业在各自的细分行业都保持着较强的竞争力,具备与外资
电话:0799-6699008 手机:13879997890
yl23455永利官网 -
赣ICP备17009212号